白男对自己国际择偶市场上地位的自信以及因此产生的种族骄傲感真让人不爽啊,哥们可能真的不知道,如果和一块砖结婚就能获得发达国家国籍的话,他在择偶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就会变得还不如这块砖
看过 黄阿丽:小眼镜蛇 🌕🌕🌕🌕🌕
https://neodb.social/movie/4UtCWbSCaSDxn2HIqn4Lwq
关于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只读过韩江的一本书,就是少年来了。以多人视角的镜头串联写了光州的屠杀给那一代韩国人造成的创伤。其实我韩语文学读得非常少,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内容本身也不留下很深的印象,但阅读结束后的精神冲击令我特别印象深刻,很多复杂的感受堆叠起来,最后变成某种茫然。我感到我读了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需要去读的东西,一本有具体暴力和性侵描写、有对尸体详细描述的书竟给我带来某种乡愁一样的感受.......就像是骨骼和血液里面有某种空空的地方,就像鸟一样,文字将这些空间照亮了一点,暖意随着文字的结束慢慢消失掉,好像体验一场鬼上身。读这种沉重恐怖到可怕的文字读出来的感觉是乡愁,这件事情本身也有点令我惊愕......
而后来知道了韩江是光州人,1970年出生,通过写这本书去理解自己出生的城市和从生存身边擦肩而过的时代。于是又觉察到那种唏嘘感慨归于茫然的感受。也许阅读这本书是某种确认,在看不到的空间摸索到伤疤,惊愕于那里有个伤疤,惊愕于那个地方是自己身上。“For her intense poetic prose that confronts historical traumas and exposes the fragility of human life.”
看过 黄阿丽:铁娘子 🌕🌕🌕🌕🌗
https://neodb.social/movie/6nUaSR4UZFR51RUDrplPHT
“在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导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
看到友邻引用,于是想要再次推荐一下这本讲述光州事件中普通人故事的《少年来了》。
去年磨铁引进了韩江的《素食者》,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韩国文学。而韩江这本《少年来了》比起那本要好很多,不再企图从日常中寻找平衡,用隐喻传达不安,而是将最赤裸残虐的景象不加过滤地倾泻出来(这点上,会想到阎连科)。
阅读过程仿佛坠入了感官地狱,心是沉的,呼吸是痛的,文字作为最自由的载体,发挥了它可以带给人的极致的冲击力。书中以各个经历事件的人物的视角还原了屠杀的面貌,普通人被迫拾起孤勇,侥幸逃脱的生者心怀亏欠,这是外围的目光难以抵达的幽微处。
问过磨铁的编辑,他们有购买这本书的版权,但是迟迟没出。支持正版的话,台版实体书在淘宝上可以买到,电子版博客来、读墨等平台也有售(如果不方便购买,我可以发给你我买的电子版~)。
这是可以说的吗,感觉现在人热衷于鉴女人媚男和热衷于鉴婊没有任何差别,随口骂人拜吊其实也就是骂人荡妇,同理热衷鉴擦边和鉴非处女也没啥两样,pick me girl不过就是Gen Z版的she's such a whore,从来没在这种行为中看出哪里女权了
看过 黄阿丽:单身女士 🌕🌕🌕🌕🌑
https://neodb.social/movie/49IiDmjQvcgSf3AReDXzQH
看过 请回答1988 🌕🌕🌕🌕🌗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2nIdpkMDnRMiZuljk20Dpk
下辈子能不能给我一个善宇,算了,还是不要有下辈子了。
在给自己投喂一些活人感很重的语料,看到这个作者写,下行经济时代有一个勉强也算是好处的好处,就是给人自省,探索自我,以及追求那些不赚钱的事情的机会。
作者的大致思路是,因为经济下行,会赚钱的人也赚不到很多很多钱。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赔钱货和人家之间的攒钱的差距变小了。以前经济好,人家越赚钱你越赔钱。现在经济差,人家越不赚钱你赔得越少。
我操感觉是我最近上网看到对赔钱货最友好的话
二编补充一下出处:是微博博主deadtreegivesnoshelter的专栏文章《下行经济的组织逻辑》,这条下面会补充她的专栏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