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今晚蚂蚁搬家回来的的路上,又看到了……老鼠!!!
而且好像还是两只,来日本短短一年,见过的老鼠数量竟已超过蟑螂!
上次是鸭川旁边小路的餐馆楼下,这次是在基本出门就会走的四条临街餐馆门口!见到的时候冲击力真的很大,我眼神怎么就这么好.jpg

#人物 微博:
#纪念那个粉色头发的女孩 #郑灵华还在的话今年就该毕业了 今年的毕业季,像往年一样,社交网络上都是年轻人们的毕业照,是青春无敌的样子。但今年不太一样的是,你会看到很多粉色——6月中旬,先是有一两个女孩子染了粉色头发、穿着学士服,把她们的照片发布到网络上,接着,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孩,越来越多的粉色。她们在帖子里都提到了同一个名字,郑灵华。
三年了,她们无法忘记郑灵华。
2022年的夏天,郑灵华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她拿着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染着粉色头发,在病床前和爷爷合照。此后,她遭受了长达半年的网络暴力。2023年1月,与抑郁症缠斗良久之后,她自杀离世。
如果一切没有发生的话,今年也是她的毕业季。
郑灵华去世后,《人物》与她的代理律师金晓航做过一次访谈。金晓航谈到了在整个维权过程中,郑灵华经历了什么困难——首先是钱,仅仅在固定证据环节,她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其次是,她想追究到每一个责任人,但大多数言论都只是一两句简单的评论,没有达到入罪标准;最后,她筛选出了30多人,要通过平台获取这些人的信息是困难的,经历了很多轮沟通。
在参与网暴的所有人中,金晓航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有一个百家号的账号,常常发一些有争议性的帖子「截取流量」,他盗取了郑灵华的照片,以自己的名义发帖,这条帖子下面的评论最不堪,对她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另一个人,是浙江一家银行的员工,还是法律专业毕业,持续在知乎抨击、辱骂郑灵华,直到她投诉到此人的公司,他才道歉。
因为网暴、诉讼以及真实生活中的压力,郑灵华的身心持续受创。2022年11月,案件进行到中途,她休了学、住进医院,身体逐渐虚弱,最后选择撤诉。
在她去世后,她的朋友们依然在遭受断断续续的网络暴力。有一位女生,今年4月还收到了垃圾短信的轰炸。但朋友们每年都会去墓地看看她,去年,她们是拿着粉色的玫瑰花去的。她的墓志铭,是她的爸爸用心为她写的。
也是在她去世之后,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针对网络暴力行为明确列出了5类依法从重处罚的情形。此后,提起网络暴力,郑灵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粉色成了特别的颜色,粉色头发,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心照不宣的暗号、一个纪念她的方式。
我们找到了五位在今年毕业季染粉色头发的女孩,跟她们聊了聊。
她们有的刚刚研究生毕业,有的刚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们成绩很好,都爱染头发,她们是对世界有疑问的女孩,是文科生、理科生、医学生……通过全染、挑染、粉色假发的方式,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她们完成了对郑灵华的纪念。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网暴,也有人把粉色头发,当做自己学术道路的宣言……所有的这些言说,都汇入了一条粉色的河流。
如果郑灵华还活着,今年,她也该毕业了。就像今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秋雨所说的那样:「又一年毕业,我还是控制不住想起曾在此处、也在盈盈浅笑的某人,因为粉头发被迫承受罪恶乃至失去生命,我想要说,粉头发既不是一种示威,更不是什么可怖的性符号,但既然被有些人默认为一种欲加之罪,那只要有人是粉色头发,就可以记住她。纵使素不相识,也可以记住她。记住她。」
以下是受访者的口述—— :sys_link: 纪念那个粉色头发的女孩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

:icon_weibo: weibo.com/1043325954/PBD4EFjCj

甘肃人在吃铅,杭州人在吃屎,湖南人在吃镉。

怪不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杭州是天堂的下水道

外卖大战高压下,有奶茶店员工集体离职,瑞幸员工称干一个半月暴瘦38斤

#爆单 一位自称是某连锁奶茶店的前员工透露,由于“外卖大战”带来工作量和压力剧增,其所在门店的店长和三名店员共四人于不久前全部离职。该网友表示,门店连续两周的周六外卖订单均超千单,制作和打包环节跟不上,员工还需承受部分骑手和顾客的催促甚至辱骂。工作……(来自腾讯网-潇湘晨报25/07/16)

阅读全文: at.laborinfocn6.com/articles/u
原链接: news.qq.com/rain/a/20250716A09
备份1: archive.ph/
备份2: web.archive.org/web/https://ne

:aru_0220: 主要国产作品出现外国元素如日式灯笼日式油纸伞日式石灯柱等等,本质是这些东西好买到且价格低,因为日本人订购的多,商家生产售卖的多,中国人自己平时不care不保护不发展,商业作品逐利更没有严谨态度,遇上一群脑残爱国者就想起来一定是境外势力的阴谋了卧槽

Show thread

我特么被中国女的笑晕。
由于妇女性交有关“国格”,现在阴道已改称“国道”,子宫称“国库”,阴唇称“国门”,阴道分泌物称“国粹”,月经称为“国潮”,痛经就是“国难”。
最绝的是这些跟国男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很显然,他们不管怎么性交都不会“有损国格”。
#很好笑的东西 #每日拳经 :catPOWER:

不过当务之急是别的,工资……算了算了.jpg

Show thread

知道来日本第二年后会变贫穷,没想到会变得这么贫穷……
假如再晚一点在我收到上个月工资之后再找房子,我可能真的会找一个乡下小房子。。。。。。
目前就是在努力赚钱和省吃俭用之间选择了假装无事发生……

《我们仍未知道他们的名字》

转载自 公众号:艾大荀

今年六月,湖南娄底,把六岁的女孩拖进小巷的38岁男子,我们只知道他叫刘某某;

今年2月,陕西渭南,长期家暴妻子、把妻子的头按进滚烫面汤的杀人犯,名字被新闻媒体隐去了一个字;

就在今天,港大法律系学生用AI生成700张色情照片,受害女性包含20多位老师及同学。新京报贴心地隐去了这位同学的姓名;

而前不久,大家热议的“红老头”,即使涉及偷拍盈利、甚至有传播性疾病的风险,众人也只知道他叫焦某某。

今年被英国法院判处终身监禁、连环强奸数十人、被称为“英国史上最严重的性犯罪者”的邹镇豪,在许多新闻媒体里,都享受了照片打码、名字隐去一个字的待遇。

邹镇豪是唯一一个让我们在海外丢人的人吗?并不是。

我如果说臧新宇,大家会知道是谁吗?他除了是在国内公开活跃的乐队主唱,coser,还是一个日本偷拍网站的运营者。与他一起经营这个网站的还有汤卓然、傅圭。

我没有查到他们的现状,是否有被抓起来,是否被判刑。而公开层面上,即使BBC的记者已经卧底拍摄了完整的纪录片,有多少人知道他犯下了这样的罪行?

我直接搜索“臧新宇”,出现的跟他直接相关的词条都很少,新闻报道更少。

我无法忘记,去年珠海撞人事件发生之后,我在公开平台上想要发出“樊维秋”这三个字有多么困难。他可是造成了35人死亡、43人受伤的杀人犯啊!!通报和新闻里,凶手只是“樊某”。

而樊维秋不是唯一一个享受这等“优待”的人。去年在全国多地发生的多起冲撞行人、学生的事件,在湖南常德、湖北襄阳、山东德州……我们都不知道凶手的名字。

我们知道谁的名字?

今天,大连工业大学的通报,让我们知道了一位被偷拍的在校女大学生的名字,全名。并且多家新闻媒体在转载时并未作出任何处理。并且,这条消息登上了热搜前几。

我不知道大连工业大学,是如何把“被偷拍并且被放在网上传播”定义成“不当行为”。再一查大连工业大学的校规,“未婚性行为”都要受到处分;不知道学校是要怎么执行、验证这一条规定?严格执行之后,全校还剩几个人?

更让我感到迷惑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家新闻媒体是为什么觉得这条新闻如此值得转发。更加不知道,你们发杀死了35人的樊维秋的名字时,都会写成“樊某”“樊某秋”,为何会如此直接地转发一位在校女大学生的名字,更何况她是一起偷拍事件的受害者?

我也不知道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结束了没有。这条新闻能登上热搜,高考生们起码能够学到两点:

1. 有一间学校,是不会保护学生隐私,还会把学生推上风口浪尖的

2. 有一个行业的许多人,是没有操守的

-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ZoWkZ68dSsT

为什么是瞎了不是哑了!!!毒哑吧!哑到雪错湖!!!

Show thread

为什么一千多个南京男的丢脸丢出国了没有上升到国格,还追究侮辱罪,一个女大学生和洋人上了个床就有辱国格了,未免太双标了吧哈哈哈哈

大连工业大学因为女学生和外国人一夜情被偷拍就把人开除了已经够贱了,还特意在公告里全名公开,这样国内这些贱媒体也仿佛有了正当理由一样地在热搜上写女生全名,更是全国上下地贱。因为女学生私生活开放就开除并且全国公开姓名这事传到外国才真是有损国格,平时每年都有一次的虐猫虐狗、偷拍女厕所女宿舍的男学生哪个有这种被公开姓名的待遇,甚至会被校方保护起来说还是孩子给个机会。
国格要是因为一个谁也不是的默默无闻女学生和外国人睡了一觉就被损坏了,那这国格也太脆弱了,和那些不让女性入内的寺庙里能被月经玷污的神一样脆弱。

由于太想看女装攻美攻帅受古耽了所以写了,没吃过猪肉到底见过猪跑,强大的想看女装攻的欲望让我打下这些文字!争取十章写完 :panghu_cry:
如果有人也喜欢女装攻不妨一看 :panghu_cry:
archiveofourown.org/works/6742

对着迅猛龙大叫:宝宝!!!宝宝!!!宝宝!!!我想要迅猛龙的毛绒玩偶有这种东西吗?!!

研究好好做饭&吃饭有两年了。现在基本能做到在好好吃饭的同时买菜做饭占用的时间精力在可接受范围内。回顾两年里的各种坑和弯路,感觉可以写点"I wish I knew these earlier"的笔记分享给也在这方面有struggle的象友。

1. 拖后腿的迷思

自炊确实可以省钱,但那是等到买菜/保存食材/做饭的经验技能上来之后的事。集中备餐/meal prep确实可以省时间,但那是等到对自己口味有很好把握、处理食材经验丰富、菜谱做过很多遍几乎可以autopilot之后的事。刚开始学自炊就是又慢又累又贵又浪费以及可能还不太好吃(请将这些视为培训开支)——因为没有经验,不能判断哪里可以走捷径不毁菜、不知道哪些菜式可以combo完美不浪费食材、没有熟练的操作去加速&减精力。

好吃&吃够比所谓的“健康饮食”重要。这么说可能听起来比较radical,但吃饭作为人的肉体存续的必要手段,我认为需要更听自己身体的,而不是无脑跟风各种(层出不穷的)饮食流派/(跟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再匹配的)传统说法/(三五年就推翻自己的)食品“科学”。“科学数字”是无数前提预设之下大量人平均抽象出来的结果(这里省略三百字关于统计学的吐槽),不能精准对应每个人不同并且变化的具体生活。除非有明确的病症(e.g.糖尿病),保证丰富的食材种类和足够的摄入才是健康饮食的基础。吃垃圾食品和外卖比不吃要好,好吃于是愿意吃的比极度“干净”的要好(日常自炊的手法能做出来的菜品再“不干净”也有限,多几滴油和调味料不会让你胖十斤,但会让你更愿意好好吃饭)。

从基本靠外卖到基本全自炊之间不可能瞬间切换。学习技能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被压缩,强行求快的结果是累死+灰心放弃。过渡期间的核心要义是让自己能坚持做饭这件事,而不是每顿都要自己做。一开始一个星期只自己做一顿饭也已经是进步。以及,从你愿意吃、喜欢吃的菜式开始学,而不是“最简单”的——兴趣和愉快享受成果是保持动力的最好方式。

以及,过渡时期乃至全自炊之后都会经常出现没力气/精力给自己做饭的情形。责怪自己意志力不够只会雪上加霜。更好的办法是:1.先吃点零食水果什么的垫一垫,让自己休息一下回血了再去做饭;2. 提前给自己准备一份emergency plan/紧急菜单,规划好哪些菜式是自己用最少力气就能做的。

2. 基础装备+技能

去搞一把足够锋利的顺手的刀——这是重中之重,first thing first。不需要锋利到吹毛断发,但不够锋利的刀反而容易切到手,因为切菜的动作会由于刀太钝而走形(“足够锋利”对我来说是能随手轻松划开三层报纸)。顺手的刀形不一定是传统中式菜刀(比较重+高,如果再加上案台高度不对,很容易手腕累),日式三德刀、西式厨刀都是不错的选择,看哪种的重量+尺寸更适合自己。新手学自炊已经要面对各种困难麻烦了,不要给自己添难度。以及,学会正确磨刀。

刀工这个东西不需要学到餐馆厨师那种水平,但最好还是找视频看看自己选择的刀对应的使用姿势、学一下基本的切块切片切丝操作+多练习一下。切得整齐好看是次要的,重点是掌握了使用刀的方法+熟练后形成节奏就不容易切到自己、处理食材时不需要全神贯注(省精力)还速度快(省时间)。

锅有各种各样的材质形状,推荐新手从不沾炒锅+不锈钢煮锅开始。前者不沾能避免新手最大的噩梦粘锅(但需要配合木铲或者硅胶铲,并且不能用钢丝球清洗),后者容易打理(可以进洗碗机可以用钢丝球,烧糊了也能煮白醋救回来)。不推荐一开始只用一个锅做所有菜是因为煮和炒的操作完全不同,煮需要锅壁足够高,但那样会让炒的动作变形。“一锅走天下”请留到做饭技能上来之后再考虑。

如果不是燃气灶,使用电灶需要根据它“热得慢、冷得慢”的特性调整烹饪方式,比如提前调整火力、关火后立刻移开锅子。以及爆炒就别想了,但可以用半煎半炒的方式模拟类似的效果(i.e.翻动食材不要那么频繁,让食材和锅底接触足够时间达到需要的温度)。(电磁炉我没有什么经验)

炒菜的最基础技能是对锅里温度的判断,太热会焦,不够热会粘/不能炒香/炒蛋不蓬松等等。用手在上方感觉的方法不适合新手,也不准(天冷天热、人的状态),我觉得洒几滴水观察挥发速度更直观。炖煮的最基础技能是对锅里沸腾度的判断。炉子的火力指示只是参考,更准确的是观察水泡的形态(从细小水泡连续浮起的“虾眼水”到不断大泡翻腾的大火收汁)。油温和水温的判断方式会不一样。新手建议把油炸放到靠后学习(以及投资一只温度计,烤肉煎牛排也用得上)。

3. 如何不大翻车

首先,新手一定会翻车,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大翻车/毁菜的奥义是“宁缺勿过”、给自己预留补救空间。盐和调味料没放够可以再补、没熟透可以回锅再炒/煮(或者微波炉补补),但给多了/做过了是没法抠出来/退回去的。新手对分寸火候把握不准是必然的,需要靠边加边尝。炖煮则需要略频繁地看看有没有烧干之类(怕自己干别的去了忘记就定个闹铃)。

4. 认识食材的特性和操作的目的

新手一般会四处搜罗据说“好吃又容易”的菜谱尝试做。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别人的“容易”不一定是新手的容易,而且菜谱可能会省略掉一些熟手默认但新手完全不知道的“常识”。以及随着各种content farm洗稿+AI被滥用,不靠谱的菜谱会越来越多,新手并不具备分辨它们的能力和经验。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推荐一些会讲解“为什么这样操作”的菜谱和视频(比如田螺姑娘(陈宇慧)、小高姐)。

分辨菜谱是否靠谱的能力其实和自己做出靠谱的菜的能力是相通的,主要就是两类知识(以及它们的交叉):食材的特性和烹饪方式的特性。这些知识看起来和学做某个具体菜式的关系不大,但却是一通百通、迅速提高做饭水平的根基。

一些基本的食材特性:

加热过的猪肉遇冷水会收缩变干硬,无论是焯水后煮汤还是煎香后炖糖醋,都必须加热水(谨记“死猪不怕开水烫”)。但鸡肉没有这个问题,甚至鸡肉焯水是把鸡反复放进滚水里再拎起来达到鸡皮紧致鸡肉嫩滑的效果。

关于猪肉“骚味”的处理以及焯水方法,以前写过一条:
bgme.me/@phyllisluna/113142378

排骨和鸡炖汤要不要先焯水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是如果足够新鲜是不需要焯的(但可以泡个20分钟左右的冷水出出血水),但进过冷冻再解冻的似乎就必须先焯一遍水了。

蔬菜用盐水焯可以保护叶绿素和其它矿物质不溶解在水里,于是保持青翠和一些脆口。同理,炒青菜也是先给盐(蘑菇则是后给盐,先给盐会出水)。

茄子吸油的最快捷处理既不是用盐“杀”然后挤水,也不是微波炉叮,而是直接炒锅里中小火烘到“蔫”了(非不粘锅的话锅里先给少许油翻炒匀防止粘锅,中间翻一两次),然后再正常炒。

一些基本的操作特性/原理:

煮:靠水传热。优点:速度快、均匀且透彻,食材不会干,汤水/料汁和固体食材之间味道会互相渗透。缺点:不脆。

蒸:靠蒸汽传热。优点:比煮更delicate,可以保持一定的脆度。缺点:慢,对最终的“干湿”比较难把握(需要经验)。

煎炒:靠和锅底接触加热。优点:外部升温快,容易形成美拉德反应出香。缺点:中心不容易熟,或者等中心熟了外部已经加热过度。

烤:靠与热空气接触。优点:干爽。缺点:慢,不一定能达到美拉德反应的温度(需要提前煎或者用broil功能“燎”一下)。

大火:食材外部温度迅速升高(e.g.达到美拉德反应的温度),可以让内外拥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口感。

小火:食材熟得比较均匀,在“过熟”之前能比较久地留在锅里(e.g.等待酱汁味道的渗透、骨头里胶质风味的析出)。

过冰水:切断食材吸收的水分余热继续“煮”。理解了这一点有时就可以偷懒不准备冰水而是少煮一小会儿。

掌握了各种操作的基本特性就可以逆向推理某个菜品要达到特定效果需要什么操作,或者顺着菜谱去理解某个操作是想达成什么效果(由此帮助判断菜谱是否靠谱)。

比如我喜欢比较脆爽的青菜,但又不耐烦翻炒许久芯还没熟,因此最合适的方法是平底锅里给一点盐水铺底,大火沸腾形成蒸汽,把菜丢进去,盖上盖子用蒸汽沏熟(这个方法无痛解决了我80%以上的绿叶菜)。

又比如我家是电灶,火力不猛,小炒需要翻炒很久才熟透。于是我会先大火把外层炒香,然后转中小火盖上盖子,让蔬菜内部的水分自己把自己沏熟但外层不会烧糊(同时我去洗菜刀砧板什么的)。

肉为什么会“柴”/干硬:

内部水分流失过多。通常原因是加热过度(e.g. 炖煮用了大火、炒太久),因此应对方式主要分两种:
1. 煎炒时挂浆。淀粉传热慢,让肉能在锅里待略久一点。
2. 小火。尤其是炖煮,入味需要时间长,而让肉能在锅里长时间但不柴只能靠小火。

烤箱特有的加热方式则是另一个原因,干燥空气与湿润的肉长时间接触会吸走肉的水份,因此应对方式是给肉一个“壳子”锁水(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放进带盖铸铁锅,也可以是先在锅里煎到焦香形成一层硬壳)。

腌肉的作用除了入味,也有用盐改变蛋白质的形态,这样受热时蛋白质分子就不会立刻蜷缩(肉又干又硬的元凶),盐还可以分解一些组织进一步让肉里出现后面容纳更多酱汁的“空隙”。但盐进入肉靠的是渗透压,需要充足的时间。越厚越tough的肉需要越久提前腌(e.g.整片的鸡腿肉至少要腌一个钟头)。

肉的厚度越大,中心需要越久才能熟,但外层加热过度的危险性也越高。因此炒肉片不是越薄越好,也不是越厚越好(为了外层略脆而内层软滑)。也因此炖整鸡、炖鸡腿、炖鸡块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以及肉的脂肪越少,从“熟”到“柴”之间的margin越小。新手没练出分寸把握之前推荐使用五花肉或者梅头肉之类,不要挑战里脊这种纯瘦。

(另:西餐操作里,炖肉(stew)和x肉配y汁(with xx sauc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靠长时间小火炖煮让酱汁和肉的味道彼此融合,而且因为时间长,可以让酱汁的味道更充分develop。而后者是用酱汁裹较快煎炸好的肉,肉本身的味道某种程度上是underdevelop的,要靠某种程度上overdevelop的酱汁去平衡。有些中文翻译菜谱里会把它们混为一谈+乱拼凑,结果导致做出来的菜不好吃)

6. 继续进步的方向

当做饭基础技能开始熟练、积累了一些学靠谱菜谱做菜的经验之后,我会推荐早开始读一些稍微理论但分析底层逻辑的内容,比如Samin Pollan的《Salt, fat, acid, heat》(中译本“盐脂酸热”)、《The Science of Good Cooking》(中译本“料理的科學”),前者偏重烹饪的基础元素,后者偏重各种食材和操作原理。这些知识会大大帮助后面的融会贯通,让厨艺可以迅速突飞猛进(但不推荐一开始学做饭就读,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去帮助理解)。

pingu(和他妹)是帝企鹅
suica和qq企鹅是阿德利企鹅
pororo和波加曼是小蓝企鹅
jellycat那个炸毛企鹅是南跳岩企鹅

Show older
BL-icu

一个BL主题的mastodon中文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