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Disability Visibility》
https://neodb.social/book/3gc6wyAjbuOehxU5L1NsDl
我觉得这样的内容才应该被纳入“义务教育”,比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要得多(对任何国家都是)。书中的作者很多是处在包括disability在内的多个被边缘化的群体的交集中的,只要处于其中一个群体就应该对某些经历和感受有所体会,比如Radiacal visibility和NYC paratransit这两篇中所描写的那种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大喊“We are here!”才能避免被“无意识”的人从身上踏过去的处境。
对于任何拥有相对特权的群体来说(able-bodied对disabled,顺男对非顺男,白人对其他人种etc)我觉得阅读都是一种最non-invasive的自我教育以及破除这种特权的方式。这本书当然不能马上教会我怎样移除包括我在内的社会所制造的“障碍”,但确实能降低我今后成为“障碍制造者”的可能。
@board 跑来留言板咨询下在学哲学的小伙伴 本人在试图入门哲学,了解哲学的谱系。现在学到价值论谱系下有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三大类,老师讲到当我们去判断个体做出什么正确的事情,集体做出什么正确的事情时,不能忽略一件事,就是美学,它涉及到的是你不一定最后能做什么,凡是人做对的事你都会判断这个事是正确与否这个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如果往下一步,涉及行动时,就会转向伦理, 如果好坏之争的思想问题只停留在判断上,这涉及到美学,再往下就是时尚/艺术等等……总之它是一种品味。美学止于一种判断。
我不明白的点就是,为什么在思考好坏之争停留在判断层面时,怎么就会突然转向美学……希望公轴有懂的小伙伴可以看到我的疑问,谢谢大家
不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