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真实罪案相关图书repo的串
《没药花园-十五个绝对真实的案件》
深谙排版之道啊,感觉前面几个案件更精彩。印象比较深的:
1、美国选美小皇后被杀案
死者是6岁小女孩琼贝尼,家人说是凌晨发现孩子不见了,收到了勒索信,报警后两个警察搜了一遍,后来家里还来了律师等朋友。死者的父亲约翰准备了赎金,但绑匪没有进一步指示。第二天下午再次搜索房子,在地下室看到一扇被打破的窗户,随后约翰在酒窖角落发现死去的琼贝妮。
印象中看到电视里节目里有播过,死者父母不记得给她吃过菠萝但死者的胃里发现了菠萝,当天拍摄的现场照片-厨房的桌子上有一碗菠萝。死者的母亲打911电话报警,没来得及挂断,被录音了一段死者父母、哥哥的诡异对话。当年就有舆论指向死者的哥哥,书里进一步写到装菠萝的碗上面只有哥哥伯克的指纹。
2003年新技术分析,琼贝妮内衣上的一小点陌生的DNA属于未知男性;2016年警方发现当年找到的DNA样本里除了死者的DNA,还有另外2个(有说6个)男性的基因,样本很可能被盖在琼贝妮遗体上的毯子(当时警方没有保护好现场,让死者的父亲抱走尸体放在楼上地毯上,死者母亲也碰过尸体)、现场那么多访客等污染了。

· · Web · 6 · 0 · 0

非常不合理的还有那一封用死者家里的纸笔写的、篇幅巨长、用词过于客气的勒索信。测试说抄写一份就要二十多分钟,而且似乎还打过草稿。
凶手要控制琼贝妮-带走孩子或者藏起孩子-打草稿写信,时间根本不够。如果凶手是恋童癖,意在性侵琼贝妮,不小心把人弄死了,琼贝妮身上却没有抵抗的痕迹。琼贝妮是在因颅脑损伤死亡后,被人用物体插入阴道,产生了血迹和尿液,随后又进行了擦拭。

假定真相是:兄妹早有不和。妹妹偷吃哥哥的菠萝,哥哥盛怒之下用大号手电筒砸了她的头部。母亲发现时女儿已经没有意识。母亲为了保护家庭声誉,伪造了绑架勒索案,并逼着丈夫配合——丈夫要求儿子回房、坚称一直在睡觉,没想到妻子会模仿影视剧情节写一封漏洞百出的勒索信,有了被录音的奇怪对话。
这个说法里,很吓人的是,母亲伪造了绞杀的痕迹,可能被砸头没死的女儿真被勒死了。为了让儿子脱罪,她还伪造了性侵,却忘了清洗女儿的脏衣服。然后第一波警察搜索不仔细,没找到尸体。闹剧演不下去了,约翰直接跑去抱出了女儿(证人说要走一段距离才到酒窖,而且尸体上盖着布,乍一看很难发现),他早就知道女儿死了,所以把孩子放在走道的地毯上,而不是沙发或者床上。

2、美国楼梯悬案
女高管凯瑟琳死亡案,牵扯出嫌疑人,也就是凯瑟琳的丈夫迈克尔前妻之死。前妻伊丽莎白也是在家中楼梯摔死+失血过多,伊丽莎白娘家人支持开棺验尸,但她的两个女儿(后来被迈克尔抚养)相信养父是无辜的。验尸结果是伊丽莎白确实患有血友病。
虽然人不是他杀的,但可能给了迈克尔“灵感”。
这不是深思熟虑计划内的杀人,可能两人起了争执,凯瑟琳被推下楼梯或者自己摔的,迈克尔仔细一想——凯瑟琳发现迈克尔私藏基佬视频还出轨,凯瑟琳的公司业绩不大行,她如果活着时被公司裁员就拿不到公司大量福利了,她意外摔死,迈克尔可以获得大额保险金和公司补偿……他故意延误了治疗,导致凯瑟琳死亡。可是凯瑟琳不像伊丽莎白一样患病,延误治疗延得太久了,最终陪审团做了有罪判决。

3、天使脸杀人案
这个案子有意思在于大量的、超载的信息量交锋。
我是倾向于鲁迪本来很有余裕在翻东西盗窃正巧遇到死者回来,杀人后匆忙逃走。阿曼达无辜的,她被审讯的压力逼急了诬告酒保是真的,人不是她杀的。她和男友要精准定位,消除他们的痕迹,只留下凶手鲁迪的痕迹,操作难度太大了。

4、名古屋孕妇剖腹取婴案
作者整理了很多杀人剖腹取走婴儿的案件,犯人大多为妄想自己生育的女性。分析日本当时很少这类“子宫强盗”案,警方盯着的还是那两个到过现场附近的西装男(可能是小偷,发现屋里有人就装作推销员或者找某人走错了),忽视了女嫌疑人的线索。
如果是对孕妇有特殊性癖的男性凶手,除了剖腹,现场应该有对死者第二性征的破坏或侵犯痕迹。

现场没有挣扎抵抗的痕迹,而如果是小偷闯空门正好遇到死者美津子回来,用刀刺死美津子更为便捷。美津子过去在家销售日用品,平时来往的多为女性,凶手很可能以此为由接近美津子,等着她快要生产了,下药迷晕死者,剖腹取婴——绑着美津子是担心她因疼痛苏醒,妨碍凶手取走婴儿。
分析凶手没有带走婴儿那段很有意思,原因可能是:凶手不满意婴儿的性别;门外有了其他动静;发现孩子受伤了,凶手自己不会治疗又不能将孩子带去医院;一个从未当过母亲的人对婴儿抱有幻想,发现货不对板,不想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带着一个又丑又嗷嗷大哭的孩子离开……

5、黑色大丽花案
对死者的娱乐化污名化,还有为了爆款头条,骗死者母亲说女儿得了选美冠军——这部分印象更深。

《真实案件才更瘆人》
这本是没药花园几位不同的主笔写的。印象比较深的是:
《纽约灾星》,嫌疑人在录制纪录片时忘了关麦暴露了;
《中奖噩梦》,死者中了大奖之后一直被人骚扰要钱,拿了钱又抱怨给的不够,最后那个朋友还算仗义,甘愿做卧底去接近凶手。朋友苦恼自己被警方怀疑,以此和凶手有了共同话题,凶手原先自称要给死者写传记,然后死者失踪了她被怀疑——她大概精神有问题,那个黑帮绑架说太离谱了。
《枕畔的恐怖情人》,好像在播客节目里听过,男主短暂的约会对象A,两人闹得不愉快分了,然后男主前女友B说被可怕的A如何如何骚扰,另一个前女友C也被A骚扰……结果警方深入调查,发现全是B在撒谎,B甚至把A给杀了
《高智商凶手的算计》,邻居夫妻就因为嫌吵给邻居一家投毒的铊中毒案,当时医学界还没发现普鲁士蓝可以解毒,死者佩姬去世了。这篇读着比较难的是,死者是再婚重组家庭,女方带了几个娃、其中大女儿离婚回娘家住还带着她的女儿、男方带着几个娃……要搞清楚他们的关系有点难。
疑似给了凶手灵感的竟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灰马酒店》!
中国读者更熟悉的可能是朱令案吧。

《慈祥房东的“死亡公寓”》,我原先想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哪儿那么大干劲做连环杀手,结果人家是五十多岁的人装老太太,杀人之后盗用他们的福利金。
结尾一对罪案小说爱好者买下了案发的公寓,还故意放了一个老奶奶模型在门口,现实真的,很不讲逻辑。
《失独母亲的追凶之路》,民间互助救济很感人。坚持不懈寻找女儿的妈妈,生前报案没被采信仍然留下了录音证言的凶手的儿子,富有正义感的调查记者,勇敢接近凶手取证的女私家侦探,保管了几十年证物的九十多岁的证人。最后判的是无期,这都不死刑?!

哦对了,黑色大丽花案,多年后嫌疑人之一的医生,他家好大儿写书指认父亲是凶手。作者虽然认为相比死者的男友婚内出轨哥、私生活混乱的色房东,医生嫌疑更大,但好大儿给出的证据不是那么实锤。
比如医生收藏的裸照并非死者伊丽莎白。至于和尸体摆放状态相似的摄影作品,作者是医生的好友——欸你为什么不说摄影师是共犯。
后来好大儿还出书说父亲是十二宫杀手,实际上十二宫作案时他爹出国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BL-icu

一个BL主题的mastodon中文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