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aru
啊啊啊你看完了!
说几个我觉得花国比其他小说好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是这部小说和作者都不屑于讨好读者,也不屑于被理解,这部看一遍和看几遍体会到的信息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作者在文中埋了海量的伏笔(现在写完的是花国第一部,全书一共有三部,第二部是宁宁回到南国后的事,结合第一部和番外我的一个朋友已经能推出之后一个大概的发展,这些都是作者提前想好的)而且她还不讲解,注意到了会觉得很有意思,注意不到看过也就算了,比如说年韩儿写,愿我如星君如月,是因为他真名叫韩星嫁,哥哥叫韩月归,所以他发痴时会说:星星和月亮,就是要在一起的呀!作者不屑于讲解的还不止伏笔,比如说她根本不会用赘笔介绍人物,其他小说介绍时代背景或者人物身份,大多会说XX国自古什么什么,XX是什么什么身份地位长相,而花国立人物都是放在具体的情境下,让人物自然而然地行动,比如说御剑隐隐察觉自己对宁宁感情不对的那个晚宴,车宝赤、郭兀良等人聊起自己的初恋,你可以回头看一下,那段各自说的初恋,既暗示了御剑爱上宁宁,又立起了各自的形象,如车宝赤好色却也有过纯情一面,郭兀良苦情的初恋等等。不仅没有赘言,同一个场景还起到多种作用,非常厉害
@hakaru
孔恰在很多地方都选择了留白,比如下江南时南人对战乱和草原众族的态度是通过歌妓的唱词写出的,酒馆中食客不喜“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却要听用词缱绻的花词,一下就写出了百姓无知疾苦,不知战事。啊那里白蛇传的故事同样也是……非我族类不仅说的是朱靖和御剑,还有宁宁和御剑……文中很多情节都是这样,一个情节能照应许多人。
另外文章中的前后呼应远不止云雀、素簪花、后悔不后悔等等,还有各种人物命运的暗示,各种事件的交叉,我不觉得我有把花国中的细节都找全,但将现有的结合起来已经发现文中蕴藏的信息量大到恐怖,而这些都被有条不紊地一一组织起来,流畅得像一天写完,非常厉害。
再说人物感情方面,这部小说中感情流转极其自然的,从极爱到极恨,御剑和宁宁各自在感情中的转变没有一丝刻意。同样,作者从来不会用多余的语言,强行写出角色心中到底是何感受,然而读者却能体会到其中的复杂心境。
@foxrhapsody 去把《朋友》看了,感觉可能更喜欢这一篇一点点!叙事的方法很妙,而且淡淡的
看完更好奇方宁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这样的了www正篇的话,我多看几遍的话可能比较容易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吧
@foxrhapsody 我比较喜欢花国的一点可能是,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作者也没有想要去教育或者点化读者什么,那些其他作者痴迷的所谓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真的是宏大叙事吗?)在这里只是背景和动机,我真正看到的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而已。
p.s.如果契诃夫真的说过如果第一幕出现一把枪那么第三幕枪一定会响,那么这个文就是他妈的军火库
@hakaru 啊啊啊军火库笑死!!!
@hakaru
当然我看花国时不适应的地方也有,比如说我一直很难get鱼丽、乌兰朵婚前婚后的变化,还有文中的车实在是太阳具崇拜了,看习惯了还可以接受,起初真有点不舒服。但这些比起花国的优点都不算什么,可以说阳具崇拜很多小说都有,但花国的优点却是绝无仅有的。一般书看一遍就够了,但花国却是常看常新,每一遍都能发现新东西,像寻宝一样,这点我非常喜欢。